2024 观剧总结: 和“命运”相处的几种方式

祥子到死都觉得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当然,祥子只放眼于外,自认为看清了世界,却唯独遗漏了一点——向外看可以看清外在世界的所有角落,却唯独看不清自己,自然就无从谈起自己和这个时代。作为主角代入总是放眼于外,作为读者才能观“世界与我”,然后反求诸己。故鲁智深有言“今日方知我是我”,我想正有此意。
好的电视剧都有这个反转,就想美妙的画作,只用艳丽的外表已经足够打动读者,如果隐含的结构构思和理念能让人进一步感动,更是艺术。
2023 命运的讨论可为纪事派和荒谬派。
《繁花》和《漫长的季节》
《繁花》和《漫长的季节》是纪事派。人在世界的发展中总显得手足无措。 《漫长的季节》里王响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作为“劳模”会被裁员,儿子成了杀人犯,身边的人都没活明白。一场雪下了 20 年,他一直没跨过这个坎,不断地从这个世界找出过去的幽灵。沈默问王阳“信命吗?”,王响,彪子搞不清生活是什么了,他们同样开始认为都是“命运”。
《繁花》上演王家卫的错过1,阿宝和四个女人——雪芝,玲子,汪小姐,李李分别错过。各自财富,地点,身份,经历的不匹配导致的情感反复迂回。里面说“从至真园开始,一切结果都早已注定”,“一切都是必然的命运”。
原著最后曾说——走在这命运的漩涡,人终会走散,只剩下自己一人。
《河边的错误》和《宇宙探索编辑部》
《河边的错误》和《宇宙探索编辑部》是荒谬派。小概率事件通过扎堆出现让人迷惑。
《河边的错误》中马原不承认疯子杀人,离真相越来越远。电影引用加缪的话“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我换成神的那副愚蠢又不可理解的面孔”。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唐志军相信是命运在引导自己找到外星人。一切巧合都是必然
。只从主角视角出发时,我们总是向外看,放肆地嘲弄孔乙己。作为读者,却能感知到他们各自对命运不同的态度。
《漫长的季节》是和解
一场雪下了 20 年,足够漫长,正如一个真相等待了 20 年才得到知晓。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
我说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
也看一看河在平静时平静,
不平静时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块状的流淌,
具体的光芒在它背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王响对应响指,一个案件让他二十年没跨过。在初期,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立功,就能避免被裁掉的境遇。职工大会上揭露和真相公开时开始反转——厂主想开谁就开谁,想留谁就留谁。倒卖资产是厂长组织的!东北工业,王响一辈子都骄傲终于碎掉了。悬疑案件的背后是东北在腐朽。
个人不能抵抗时代的变故,他只能和《一句话顶一万句》里的主旨一样,努力抓住自己想要的解答,继续想前看。命运不能抵抗,人们总要学会向前看。于是火车缓缓奏响,沿着铁轨在玉米地里前进。
《繁花》也是和解
阿宝走进来能成为宝总,走出去就愿意继续当阿宝,从容不迫2,保持着《基督山伯爵》的口号:
面对命运只有两个词语——等待和希望。
《河边的错误》就是单纯疯了
荒谬派总是提出困境并不会回答。人对抗不了时代,到此为止。
当知道这一点时,你就理解了克苏鲁,解决不了,想解决,于是人疯了。
荒谬的事件自然就没有解答了,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只有现实在无情地流动——Only The River Flows…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醒了
主角团和西游记一样,分别对应唐、孙、沙、猪,一路向西,唐志军想要找到自己的真经——外星人。
表面上是找外星人,其实是求一个答案。婚姻不幸,职场难过,人生意义何在?如果人解决不了,那外星人呢?与其说是为科幻痴狂,其实还是在为人生飘零。电影结尾想表达反求诸己,寻找外星人是向外,这没有必要,人类自己就是奇迹,所以释然。但是这个过程展现地并不连贯。
对待命运
当人的渺小遇上了局中人不能理解的时代,就用命运打个马虎眼。后来人和旁观者总归是看得清的,降临到自己头上就晕头转向了,这就是巨大的命运。 大部分人对命运发起质问,回答不外乎“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英雄主义是看清世界依然爱”“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此时真相不重要,重要的坚持生存主义哲学,不管对不对,让我们保持活下去的积极态度总是好的。 当一个人定要研究出人与时代洪流的关系时,这些回答不足以提供答案3。
要么陷入疯狂;要么学会妥协——接受一切,活在明天,向前看。
生存哲学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已经证实了就是办不成,但就是心痒痒想去搞到手。这就是命运与人,放弃思考是一种解答,继续思考到崩溃还是种解答,继续思考到妥协,还是一种解答,也就是和命运相处的几个方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