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na 小组件集成

目录

莫高窟不愿只是旅游景点

目录

莫高窟不愿只是旅游景点

事实上,它至今没有评级,因为这是一项科普教育事业,因为它从属于“文物局”而不是“旅游局”。旅游局已经给故宫评定了最高级别,当然也想对敦煌做同一件事。但莫高窟,没有接受。

当年的王道士,已经把黄金尽数抛出。流光溢彩的珍宝搭着牛棚车流落异国。沉淀的历史并不在意暂时的车水马龙,而大英博物馆每日却注定人来人往。历史在发笑。面对庞大,华丽的玩具,婴儿会在晕眩下手足无措。全部的罪责并不只在王道士身上——敦煌没被发掘于好时代,到今天我也无法轻易地描完古人的轮廓。于是文物保护和文化科普在这里兼而有之。

看敦煌,却也是不是敦煌。

此行也抚去了我心中的神秘面纱。如玛雅神庙一样的敦煌形象融化了。莫高窟既不是一个神秘朝代的宏伟之力,也不是无名商贾的祈福之地。 “供养人”是莫高窟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哪些人开凿了哪些洞窟。事情都记地明明白白!毕竟,不留下名字,神佛怎么“打款”? (狗头) 敦煌没有玛雅那样的未解谜团,但反之,玛雅文明脚下也没有沉淀已久的黄土地。

佛窟的建立从南北朝排到了元朝,其规模的边际增长体现着商路的繁荣与衰败。上到唐朝李氏,下到无名商贾,你敢开,就给开。洞窟有千百,窟窟皆不同。抛开钱财不谈(狗头),这片洞窟包容着来往的“供养人”,不分身份,不论属地,不谈年日。

单凭“飞天”是撑不起“中华瑰宝”这样的词汇的。敦煌最宝贵的是流淌的岁月与独特的文化气质。历史流淌这片峭壁之上,时间上下翻飞,最后凝结在洞口深处。地砖从南北朝变到元朝,花纹从简单几何长出了圆润的莲。或怒或笑,或尖锐或圆润,诸天神佛,照应时局。

繁多的洞口代表着群体的交往。在充满战争的历史长河里,确实有着民族交融这样坚实的口岸。洞窟中的游览不会有强烈的光线,唐朝百年的矿物颜料涂满了上下左右,隐隐带有荧光的效果。我逛的雕塑基本都是释迦摩尼与观音一类。只谈雕塑,个人并未察觉有何高级工艺和绝妙神情。据介绍,内部工艺主的填充手段很是奇特,是就地取材,更多的则是卧佛涅槃之姿此类文化内涵。

看室内坐佛会很奇妙。看乐山大佛一般阳光普照,一览无余。但在洞里向上看坐佛,那是不同的。上面的阴影有了一种深邃的空旷气息,让佛像变得高深莫测,恨不得主动跪拜。(啊~这就是《来自深渊》吗?狗头) 敦煌的壁画在洞内幽幽冷光之下,让人呆滞。全洞排列的神魔或典故图各自不同,那是天罗地网,佛光普照。颜料在长久的侵蚀下依旧清晰可见,蓝皮恶鬼,黄晕神佛,红漆黑瓦都清晰可见,历史的斑驳又伴着黄土墙展现眼底。胡旋飞天这类只在墙外一处看到,比较模糊,但还是能感受到盈盈如月,垂勾带露的飞跃气息。逛完,感觉大致如此。

佛教为莫高窟带来种子,但让种子发芽的可是民族往来与商贸之路。长久的香火最后也会归于尘土。而莫高窟为何不朽?答案可不是宗教。抛出的黄金,我们很难收回,但遗址的存在已经大于了其存在本身了。时过境迁,游客队伍越来越长,莫高窟却始终不是 5 A 景点,这果然是一项科普教育事业。

/img/莫高窟不愿只是旅游景点.zh-cn-20240523110151672.webp
飞天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