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na 小组件集成

目录

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

本文要介绍的是三篇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的文献:

  • AER 《Moonshot: Public R&D and growth》
  • QJE 《The Long-Run Impacts of Public Industrial Investment on Lo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Mobility: Evidence from World War II》
  • AER 《America, Jump-Started: World War II R&D and the Takeoff of the US Innovation System》

关于政府与市场:先学会提问

对于产业政策之争,问题的答案与提问的方式息息相关。

  1. 过去我们问得相当粗犷——政府和市场谁应当是主导地位?
  2. 现在我们问得更加精准——政府和市场,谁在哪个部分应当怎样主导?

混合经济成为共识并不容易,中苏经历过全盘计划体制的年代,美国也曾为体制混战掀起猎巫行动1。而现在实证主义成为主流的原因就在此处2——世界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意识形态论战,社会会为偏激的道路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边界,更精准的提问。

本文的三篇文献都以二战时期的制造业投资为时代背景,研究当时的一次性制造业投资对制造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同时一个讨论议题是——如何区分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

登月冲击:公共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

Moonshot: Public R&D and Growth

引入

冷战时期,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后,美国为开始大规模投资太空行业的制造业。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22155891.webp
NASA的研发投资,一个突发的增长

基于这种历史背景,可以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的验证和发展
  • 创新的社会回报大于私人回报,所以企业技术创新动能是不足的,那么是否需要政府额外刺激?
  • 政府刺激是否有效?政府研发(公共研发)投资是否能带来长期增长。
  • 事件的外生性。当时 NASA 投资占美国 gdp 的 0.7%。地缘冲突是外生冲击。

估计策略

《Moonshot: Public R&D and Growth》一个独特的点在于——它充分使用了美国披露的冷战时期的材料。

  • 特别点 1 :美国解密的中央情报局情报文件,详细介绍了苏联的太空能力,然后与斯普特尼克之前的美国专利相匹配,从而使作者能够根据文本相似性来定义专利技术发展的空间地点。
  • 特别点 2:NASA 直接投资已有基础的专利公司,而非自己从零进行研发。由此,文章使用文本相似度对比专利数据进行估计。

三重差分:

$$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Y_{ijt} = \beta_1 &+ \beta_2 High\_Space\_Capability_{ij<1958} \times SpaceRace_t \\ & + \beta_3 High\_Space\_Capability_{ij<1958} \times Post\_SpaceRace_t \\ & + {\color{red}{\beta_4}} High\_Space\_Capability_{ij<1958} \times SpaceRace \times Space\_Industry_j \\ & + {\color{red}{\beta_5}} High\_Space\_Capability\_{ij<1958} \times Post\_SpaceRace_t \times Space\_Industry_j \\ & + TotalPre\_1958Patents_{ij} \times \gamma_t \\ & + \delta_i + \theta_j + \gamma_t + v_{ijt} \end{aligned} \end{equation} $$

${\color{red}{\beta_4}}$ 代表投资期间效应系数。 ${\color{red}{\beta_5}}$ 代表投资结束后长期效应系数。

  • Y:NASA相关的地区投资、专利、产业变量(附加值、TFP、就业、资本)
  • HighSpaceCapability:竞赛开始前专利文本相似度
  • SpaceRace:竞赛时期虚拟变量(1959-1972)
  • SpaceIndustry:是否是NASA相关产业虚拟变量
  • PostSpaceRace:竞赛以后的时间虚拟变量(1972以后)
  • Toralpre_1958Patents:1958年以前就存在的专利数量

为进一步量化,论文使用乘数效应进行估计:

$$ \text{乘数}=\frac{\beta_{产出}\times\text{产出}}{\beta_{投入}\times\text{投入}} $$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24409891.webp
事件研究发结果,投资结束后,乘数效应依旧存在(红线以后)

文章计算的乘数效应为 0.3. 低于模型估计和其他文章计算的 0.6-0.8。且动态增加效果并不大,作者解释为那几年经济增长很快,因此乘数效应会被低估,也没有真正测量大学和 NASA 自己研究中心的研发。

计量估计中,我们总是偏好低估的识别策略,这样一来,现实效应比我们研究得到的数据还要大,也更能证明结论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工具变量容易放大估计值,所以工具变量是内生性和有效性的取舍。

稳健性

  • 严格化太空工业行业定义,添加更多相关产业
  • 行业标准误——根据NASA股份调整
  • 逐步去掉一个州或者行业查看变化
  • 使用增长率替代生产率作为解释变量
  • 工具变量:行业-县是否在t年获得了资金
  • 进一步精确宇航局开支,使用美国非美国的对比
  • 使用非空间样本进行跨行业分析
  • 使用美国的政策文件匹配专利相似度
  • 使用不同的文本相似度对照

机制检验

正文部分思考的是时间相关的投资是否持续,机制检验讨论的是空间相关的溢出效应。行业发展是否会溢出?

人口途径: 产业发展吸引人口迁入。通过人口流动面板的三重差分估计。迁入效应存在。

商品途径: 产业发展,商品需求是否增多。论文转化为增加贸易比较优势,使用论文《Railroads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A “Market Access” Approach》量化后的比较优势分数作为三重差分的解释变量,不显著。

区分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

政府投资可以看作一种资源的结构性分配,一个地区发展起来了,是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是只是资源堆积造成的分配不平等,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例如国内很多文献讨论不同省份的省会带来的到底是吸血效应还是造血效应。这就是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的区别。包括最近很火的付鹏的演讲。里面提到过政府投资的假象

政府指到哪里,哪里就发展起来了,看起来是有为政府,但政府走了投资也走了。这种指哪儿打哪儿的繁荣,只是结构上的分配而非财富上的创造。(个人概括)

在研究中,我们想要识破这种假象,就必须放开视野,从更长的时空去区分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

香樟经济学曾经汇报过《Moonshot: Public R&D and growth》 两年前的版本:里面原本用的 arsin 与双重差分对变量进行处理,也没有讨论商品效应。

  • Arsin 与双重差分应该是受《Logs with Zeros? Some Problems and Solutions》影响改变了估计策略。
  • 商品效应应该是被审稿人批评没有讨论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的识别,所以扩展了讨论。

二战时期建厂的长期经济效益

The Long-Run Impacts of Public Industrial Investment on Lo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Mobility: Evidence from World War II

引入

这篇论文是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二战制造业投资的持续效应。

  • 现象:战时设厂地出生的小孩未来工资更高。
  • 争论:这部分工资增长是什么带来的?
  • 可能暴露效应:孩子成长的环境更好了;福利效应:就业岗位的待遇更好了。人力资本投资:孩子的技能素养更好。

估计策略

一些对比分析:

  • 在技能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依旧有增长。
  • 当地出生的孩子,去了外地工资没有明显增长,留在当地的工资有明显增长。
  • 进入当地的孩子,相比于没有进入的,工资有明显增长。
  • 使用学历作为解释变量分解工资增长,解释效应很低。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35645228.webp
一些对比分析

  • 拥有大型公共工厂的县的制造业就业人数比对照县高出30% ,人口增加20% ,家庭收入中位数比对照县高出7-8% 。
  • 处理县的制造业就业急剧扩大,远远超过总体人口增长的比例。
  • 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有所增加,并在整个1970年代保持高位。
  •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接受治疗的县的人口增长继续超过对照地区,最终稳定在一个新的、永久性高于对照地区约20% 的水平上。
  • 企业数量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规模。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2527857.webp
论文善于使用事件分析法

综上,是福利效应带来的工资增长。

区分地方效应和国家效应

假如没有二战呢?没有战争,国家显然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建厂。那么战争时期的后方建厂和自发的前方建厂,效应应该有所区别。

论文使用当代的百万工厂数据检验,发现当代工厂中,这种工资增长效应消失了。

所以作者最后抛出讨论——工厂建厂对交通环境改善的作用可能是这种效应的关键。

正是因为当代的交通系统在全国已经建立完善,福利效应已经减弱。

美国飞跃:二战科研支出与创新系统

America, Jump-Started: World War II R&D and the Takeoff of the US Innovation System

引入

美国的创新网络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是一个重要议题。

顺便一提,个人比较赞同“人才移民是美国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个观点。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OSRD)支持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应用研发公共投资之一。利用所有OSRD资助的发明数据,本文展示了这一冲击对美国创新体系的深远影响。它催生了全国范围内的技术集群,促进了高科技创业和就业的增加。

这些影响至少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由聚集力量和内生增长的推动而形成。除了创建技术集群外,战时研发永久性地改变了整个美国创新的轨迹,使之朝着OSRD资助的技术方向发展。

识别策略

$$ \ln(Patents)_{ict}=\sum_{t=1931}^{1970}\beta_t\cdot\ln(OSRDrate)_{ic}\cdot Year_t+\alpha_{ic}+\delta_t+\varepsilon_{ict} $$

i 县,c 专利类别,t 年份,标准误聚类县级。 OSRDrate:1941 年至 1948 年间一个给定的类别申请的专利中由 OSRD 资助的比例。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1314287.webp
对比图

分位数回归与事件研究法: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1352633.webp
OSRD后5%投资与前5%投资比较,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差距都很显著 电子和电气的投资效应最显著(这个专利类别与战争联系也最深)

OSRD 后 5%投资与前 5%投资比较,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差距都很显著电子和电气的投资效应最显著(这个专利类别与战争联系也最深)

机制

专利信息包含了行业、位置、引用关系、时间。

行业又分为了不同类型、上下游。

可以通过这些变量的组合研究专利网络的形成、扩展、溢出。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1518915.webp
溢出效应

  • 同一个县内分位数回归。
  • 从左到右是投资率分位数。
  • 从上到下是专利类别逐渐变远。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2021822.webp
例子

论文还要很多讨论,这里只概括一些思路:

  • 专利是否有政府参与
  • 引用方向:专利引用别人和被引用、行业上下游
  • 地理空间位置:同一个县不同行业;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县……
  • 企业整体:所有企业专利、在同一县和技术领域拥有专利的企业、只在不同县和/或技术领域拥有专利的企业、没有专利的企业。

区分国家效应和地方效应

本文区分的方法是使用利用美国、英国、法国作为比较

$$ \begin{aligned} \ln(Patents)_{ict} = & \sum_{q=1}^4 \beta_q \cdot 1\{Country_i = US\} \cdot 1\{Class_c \in \text{quartile } q\} \cdot 1 \{t > 1945 \} \\ & + Country_i \times Class_c \\ & + Country_i \times Post_t \\ & + Class_c \times Post_t \\ & + \varepsilon_{ict} \end{aligned} $$

/img/政府一次性投资与产业长期发展.zh-cn-20241215145332839.webp
国别比较

论文应当如何汇报

在老师指导下,我明白了组会论文分享应当围绕主题总结归纳多篇论文。

以本文为例子:

  • 明确主题中心:本次三篇文献的中心思想是政府一次性投资和长期发展。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国家效应与地方效应的区分。切勿流水账汇报一篇论文。
  • 详略得当:估计策略、创新点、机制检验设计思路详细分享,稳健性检简单略过。
  • 学习心态:在分享过程中思考我们作为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论文的不足之处;可以学习的地方;可以模仿的地方……
  • 学会演讲:如果觉得这个系列论文有意思,思考如何通过谋篇布局把论文的有趣点快速表现出来

国外大师在合作中亲自出手的地方往往是引言(introduce)部分。论文的引言体现的就是这种能力。


  1. 例如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出版时,其中的"混合经济"思考引发过巨大争议 ↩︎

  2. 参考《陆铭:给搞实证研究学者的经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