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经济学:符合直觉≠显而易见
偶然的思考,尚未完善,如有错误,还请指教
人们经常会说经济学实证论文总是显而易见,要么马后炮,要么结论只是符合直觉,只有配得上预测和反直觉的论文才称得上有价值。
在这里我想从几个方面进行反驳,说明符合直觉不一定是显而易见。
符合直觉的结论会产生矛盾
- 有人认为社会福利有助于生育,这符合直觉——因为养育成本降低了。
- 有人认为社会福利不利于生育,这也符合直觉——因为孩子是养老资源,社会福利导致养老成本降低了。
- 有人认为房子带来的是财富效应。这里可以多说一点,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显而易见,但弗里德曼还认为影响人们消费的一个关键点还在于永恒收入。例如房产这类财产收入,这些会促进消费。
- 有人认为房子带来的是房奴效应,其实是挤压消费。
因此,实证论文要做的是分清楚直觉结论的应用边界。具体是哪项制度造成的影响?带来的到底是哪个效应?在哪个社会环境下成立的?
符合直觉的结论不易被联想
随着黑神话的大火,国内单机市场规模测算总是被网民讨论。很多人直接拿幻兽帕鲁的销量来估测。这样显然不对,至少得是以下结构:
$$黑神话销量 \times 黑神话价格 = 帕鲁价格 \times 帕鲁销量$$
更严谨的考虑得考虑经济消费水平、人口结构、游戏质量、游戏营销、游戏类型…… 让我们假设这些都一致,甚至 x 元钱带来的游戏效用就是 x。
加入以下显而易见的结论——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即便是同样的单机市场,定价不同,明明是一样的总量,最终的实际市场规模却随着定价的不同而变化。
直觉背后藏着反直觉
我想用费曼的例子举例。
你问一个人在冰上滑倒了。
他为什么滑倒?因为在冰上面。
为什么冰很滑?因为冰在压力下融化成了水?
为什么冰在压力下融化成了水?这是一种物质在力下产生的作用。
于是我们来到了力学,来到了粒子,来到了反直觉的场所。
简单问题还可以上升为视角:
农业税时,村民关心村里设施建设,因为是自己的钱;取消农业税政府提供后,村民不再关系,村干部又怕犯错,于是没人关心,出现钉子户,而拔除钉子户需要更强的地方势力,于是地方势力出现。
于是我们发现:税收结构影响了权力结构,农业税可能与地方邪恶势力的诞生相关。
经济学季刊的一篇文章《气候变化提高了居民电力消费——基于适应性行为的视角》。使用的是空调数据。他认为以往研究都是研究改善气候,而空调消费是人类适应气候改变的行为,因此从适应视角分析空调数据。
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大饥荒影响也深远。于是有人就研究经历过特别历史的人做决策时,会受到自身经历的影响。于是经济学有了队列效应——经历过相同社会历史环境人的情况有相同点。
关于直觉
很多人喜欢使用一个词——“科研品味”。我讨厌这种把选题设计神秘化的倾向。其实研究并不神秘,也不需要真正的反直觉。
任何一个研究总是站在前人的脚步上推进,不要因为每一次微小的创新符合直觉就觉得没有贡献,重要的是总结前人经验,提炼新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