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数学史
如果让经济学和数学再共生上一个半世纪,那谁能想象它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史树中
推荐理由
- 视角:史树中老师是纯数学背景出生。本书其实是面向数学专业的经济学数学科普。有趣的学科立场在于——你会发现数学家一般会尽力回避社会科学的规范分析,非数理的名词的解释。
- 阅读门槛:中级微观经济学难度,但是由于是面向数学学生群体,部分数学超过中级。例如中级微观一般是用拉表格的形式介绍阿罗不可能定理,而本书直接使用的泛函。
- 学科史:本书可以看作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发展史,很多人虽然学完了微观却不一定能理顺其中数学工具的发展关系。例如很多人对古诺、瓦尔拉斯、阿罗的贡献,只是知道教材上的一两道例题而已。学科史能弥补中间的空白,了解大师们的传承过程。
正如我在 《经济学的自负:最近的一些想法 》中提到的那样——我认为学科史的学习非常重要。了解数学与经济结合的历史也很重要。
如果连中级的美感都没去感受,就沉浸在高级的数学技巧中,我觉得很难走得远。因为经济思想早在中级就渗透完了,高级是中级的精准表达和模型的一般化推广。
回顾经济学家的生平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大家沉迷于锐评当代的经济学家,八卦学术新星的教职去向,在数理经济史中,你也可以看到如此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在论文中默默无闻,直到被后继者挖出来,心血才得到回报。
- 意识形态:在那个年代,使用数理工具分析经济学被认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全书充满这种时代特色,作者必须强调我们是批判性地看待,并且插入苏联社会主义数理经济学的相关论述。这种时代气息让我感觉很新奇😂。
历史回顾
数学和经济学融合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大量的天才因为数学太好,在世时没有被同时代的人所重视。
17 世纪。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政治算术》。此时刚开始运用数字。
19 世纪。
函数的使用:古诺(Charles-François Gounod)1 (巴黎师高的学生,拉普拉斯和泊松的学生)《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很多人不能接受书中价格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因此古诺又写了一个回避数学的版本(但依旧不火)。其去世 80 年后贡献才被肯定。
边际分析的先驱:
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2因为数学太好结果其分析在当世没有被接受。奥地利学派创始人门格尔(Carl Menger)由于不会微积分,自己用感觉描述边际分析,结果影响力很大。奥地利学派之后基本没有什么积极运用数学的经济学家了。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原理的注记》(1862)、瓦尔拉斯(Léon Walras)(洛桑学派开创者)《交换的一种数学原理》。他们都会微积分,瓦尔拉斯数学比杰文斯更好。
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都是各自独立思考起了边际分析,不过最后他们发现戈森是最早的,只是一直没被重视。
数理模式的扩张: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横空出世。证明存在价格使得市场供求平衡。不过瓦尔拉斯数学还不够好,他认为变量数等于方程数就有解,没有考虑方程组的秩。虽然证明不严谨,但思想的影响依旧深远。冯诺依曼也是基于一般均衡思考起了博弈论。
瓦尔拉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 80 年后,德布罗 (Gérard Debreu)《价值理论,经济均衡的一种公理化分析》(1959)才严格证明了一般均衡存在性。其和布劳威不动点是充要条件。
边际效用学派二代:埃奇沃思 《数学心理学》、马歇尔《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3也是数学出身,是剑桥学派代表)。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4是马歇尔的学生。
洛桑学派二代:帕累托 (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做了 20 年铁路采矿工程师)
美国边际学派: 费雪5(Irving Fisher) 启发了凯恩斯。
奥地利学派后续:门格尔的儿子成为了数学家,带出来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哥德尔不完备猜想的哥德尔 (Gödel),另外一个是统计学家沃尔德(wald)6(计量 wald 检验)。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虽然是奥派出生,但其理论影响几乎独领风骚。
宏观中最著名的数理方法是控制论,是维也纳一群无拘无束的科学家一起讨论形成的方法,其中就有冯诺依曼。最早将控制论认真引入经济学的是艾伦(Alan Stuart Blinder)。早期引入控制论,大家更了解的可能是菲利普斯(Phillips)7。
可用数学研究的经济学和经济研究中的数学
国内马政经曾经为研究对象是什么产生过激烈争辩,史树中老师的话很发人深省——研究对象的选择意义是由研究成果决定的,而不是和他人争辩过来的,自己想研究什么对象就研究什么对象,最好接受检验即可,但是选择研究对象这件事不应该被约束。不要被 xx 主义,xx 流派,xx 需要,xx 实践这种说法过度约束。
经济学中经常使用数学的部分是实证经济学。但要区分数学运用的目标,因为很多人寄托经济学通过数学达成和物理学一样的力量——预测对象的运行。但以生理学为例子,生理已经能解剖心脏了,却没人会要求它预测心脏的跳动。
经济学的作用应当是配合实证分析的部分,形成清晰的公理表述。
有趣的数理经济学思维
这里我就只概括点我觉得值得提炼的信息了。
对偶问题。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一个对偶问题。不断迭代和微积分可能得到一些更重要的变形。
基数效应论很难推广,序数效应论更容易,同时能证明基数效应论有对应的合适的序数效应。
囚徒困境启发: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关键是不要过于分散,不然容易内斗。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一个网红定理,很多人喜欢挂个标题——数学证明民主不可能实现。布坎南基于此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抨击集体决策的有效性。不过理论贡献者阿罗自己倒是非常谨慎:
社会选择矛盾的哲学和分配的含义还不清楚,肯定没有简单的方式可以解决。——阿罗
埃奇沃思盒:交换过程不一定是平等的,这是一种机会均等,在每一个帕累托最优点上,双方的分配很容易不平均,但达成怎样的结果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体现了过程正义比结果正义可能更重要。
不确定性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基数效用论。
史树中老师是从工程控制的角度探讨宏观部分。
博主 松易涅 向我推荐过《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其实国外一些宏观方向的高校也会要求学生学习控制论、动力系统。瓦尔拉斯、帕累托也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宏观系统需要考虑输入、输出、传递、反馈、目标实现、最优路径(流程图)。常微分方程组和控制论结合比较紧密。将社会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市场就是一个调节器。
例如下面这种微分方程组, 其实就体现了工资产量-产出比和就业率的关系。
$$ \begin{cases} \dot{\varepsilon}=-{\varepsilon }h\left( \theta \right)\\ \dot{\theta}=-{\theta }g\left( \varepsilon \right) \end{cases} $$
在数学上,它其实是非线性的伏尔特拉方程组。最开始是描述的湖底生态系统,大鱼吃小鱼,但小鱼被吃干净了大鱼也会变得生存艰难,最终达到一种均衡。(因此新剑桥学派认为这个式子就像阶级斗争)
总结
关于现在的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
我感觉争议在于所谓经济学的直觉是什么?例如国外的这道考试题,先让你自己算,算出来后再自己看,算完后再用直觉去思考。此时数学和经济学推理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学直觉是什么? 真的有所谓反直觉的研究吗?
我目前感觉是——直觉是对要素变化趋势的把握。大致上能知道一个要素在市场体系中的影响方向和权重地位。
我也赞同《富种起源》中的一句话,科学最美妙的地方在于看前觉得不可思议,分析完后却觉得不得不如此。
许多人会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其实这句话是在拉法格的回忆录中出现的,是拉法格说马克思说过这句话。马克思并未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达过相关的观点。不过马克思的数学至少是学到了泰勒展开的。有趣的是,马克思虽然学了一部分微积分,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极差地租有边际分析的思想。马克思也认为数学的神秘化倾向是推动其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些可以在《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中找到证据。
经济学成功的数学其实是现象本质的一种抽象。通过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内在机理。能做到离开定量的定性吗?虽然亚当斯密直接定性了,但是数学化后,大家对亚当斯密的定性才了解地更为清晰,从模糊的文字到严谨的数学描述其实是一条漫长的路,时间以世纪为单位。